(本报记者李翼发自深圳)当大屏幕展示出24名曾依赖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儿童完全停用胰岛素,如今血糖稳定达标达到健康人群水平的随访数据时,深圳会展中心4号馆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功能性治愈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正在践行的临床现实!”美国访问学者、深圳宝安高层次引进人才、深圳恒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安赤颖教授站在2025CMTF国际医疗旅游展览会的讲台上,向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医疗专家展示她的团队临床治疗成果。
7月11日上午,深圳会展中心4号馆座无虚席。在这场汇聚全球医疗精英的盛会上,安赤颖团队实现的24例1型糖尿病患儿完全停用胰岛素的临床成果,成为大会最受关注的突破性进展之一。
(学术报告会议现场)
改写1型糖尿病治疗史的时刻
“当12岁的小患者空腹C肽恢复至正常水平,停用胰岛素12个月后血糖仍稳定在5mmol/L左右时,我们知道1型糖尿病治疗范式正在被改写。”安赤颖教授在“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临床实践”报告中,分享了这一里程碑式突破。
她展示的24例成功案例中,患者年龄在4-30岁之间,均为1型糖尿病患者。通过MDT to HIM整合医学诊疗模式,这些患者实现了胰岛功能恢复和胰岛素抗体转阴。
安赤颖团队的治疗方案是多学科协作的结晶:通过功能医学质谱平台精准检测,发现患者β细胞受到免疫攻击的关键因素;从修复肠道黏膜入手,重建肠道菌群平衡;结合免疫调节和中医西医整合治疗手段,最终帮助患者摆脱胰岛素依赖。
“我们不仅关注血糖数字,更着眼于修复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安赤颖教授强调,这种整合医学模式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的患者,在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窗口期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功能性治愈成功率。
1型糖尿病细胞治疗竞速赛
在CBIC细胞生物产业大会展区,细胞治疗技术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美天旎生物技术等企业展示了全自动化细胞制备平台、流式细胞仪等尖端设备。
安赤颖在报告中指出,细胞治疗为1型糖尿病治愈带来新希望,并列举了全球三大突破性进展:
美国Vertex Pharmaceuticals 开发的VX-880疗法,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的胰岛β细胞,Ⅲ期临床试验显示部分患者实现胰岛素停用;
日本京都大学 今年2月完成全球首例基于iPSC的异体胰岛移植,患者术后无需免疫抑制剂;
中国邓宏魁团队 通过化学重编程将患者自体脂肪细胞转化为CiPSC,并分化为功能胰岛样细胞,相关药物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虽然干细胞疗法仍面临免疫排斥、细胞存活率低等挑战,但整合医学与再生医学的结合代表了未来方向。”安赤颖表示,“对于早期患者,我们通过综合干预实现功能性治愈;对于晚期患者,未来可通过细胞疗法重建胰岛功能。”
(安赤颖团队在病区巡视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从治疗到预防
安赤颖教授在报告中呼吁建立 “早筛-早诊-早干预”体系。她指出,1型糖尿病存在明确的干预窗口期,通过自身抗体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识别高危个体。
“一级亲属中有1型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早期干预可使酮症酸中毒发生率降低90%。”她建议将自身抗体检测纳入常规体检,并推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高危人群筛查。
在治疗策略上,安赤颖团队采用阶梯式方法:对新诊断患者实施免疫调节和代谢干预;对胰岛功能部分保留患者进行5R肠道修复、整合免疫阻断、肠道菌群重建;而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则帮助其实现胰岛素减量,血糖稳定达标,为未来接受细胞治疗创造条件。
“每一次突破都在重塑1型糖尿病的未来。”安赤颖在报告结束时强调,“从胰岛素替代到免疫干预,从被动控糖到主动预防,我们正在改写疾病的自然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