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戏剧,尤其是古典戏曲的艺术魅力,除了那婉转悠扬、耐人寻味的唱腔,就数那人物一出场的裙裾翩跹、一笑倾城最夺人心魂。曾经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当家服装造型设计总监、现今戏剧界声名远播、申报非遗呼声最高、在舞台艺术领域享有“造美之神”美誉的国宝级舞美设计大师 蓝玲的故事,历经时光沉淀,蕴蚌化珠,在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炉火纯青 一身艺
在悠长厚重的中国戏剧史上,有一次耀眼的崛起,那就是1983年,新组建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到香港演出,平均年龄才18岁的一群小姑娘,以精湛的演技瞬间风靡香江、一炮而红,而演员们那青春靓丽的扮相更是令观众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说是爱不拭目、百看不厌。那独具江南气息的温婉、俏美、清新、细腻的装容设计,不仅助力本属南方地方剧种的越剧成为全国观众都喜闻乐见的五大剧种,更是为茅威涛、何英、董柯娣、何赛飞、方雪雯等成就“五朵金花”等业界地位、成为全民偶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个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名字——蓝玲。就跟当年的“五朵金花”一样,蓝玲也就是在那时,被时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的金宝花老师慧眼识珠,推上了服装、化妆艺术创作的道路。
谈到当年的被重用,蓝玲对金宝花团长的感激之情,时隔三十多年仍溢于言表。为报答领导的信任,她卯足干劲儿将全部身心都投注到工作中。那个时代刚刚改革开放,物资还很贫乏,交通和信息也没现在这么发达,为了让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得到最好的呈现,她经常一个人不顾山高水远,坐了火车倒汽车,就是为了能找到合适的戏服布料和配饰;有时为了从村里的工厂将做好的戏服取出来,她一个人肩背、背扛,要走几十里泥土路;为了能掌握更多相关技艺,原本只负责服装化妆管理的她,在没专业学校、没有专业书籍的情况下自学美术,学美发、学裁剪、读电大,拜师罗志摩学舞美,又拜师孙明昌学化妆;为了得到一本专业书记或一副画作,她可以拿自已最心爱的东西去交换;买不到的书,她求人、托人借回来,无论多厚都亲手抄录;有专业相关的交流、讲学她都挤进去听;无论去北京、上海,只要有戏剧演出她都会去看,并拿着工作证自我介绍一下跑去后台看人家化妆……
蓝玲为茅威涛主演的《陆游与唐琬》《西厢记》做的造型设计堪称诗化越剧的颠峰之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三年的时间,她就成为整个戏剧界从化妆、发型到服装、服饰,从设计创作到动手操作的全能型人才,而且至今都很少有人能与之比肩,尤其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她担任服装设计、化妆造型的诸多剧目都赢得了非常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也获得了很多至高无上的荣誉,其50多部作品先后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化部文华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国家级大奖,省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越剧《西厢记》、越剧《陆游与唐婉》、昆曲大都版《牡丹亭》、昆曲《班昭》、京剧《大唐贵妃》、京剧《天下归心》、京剧《康熙大帝》、京剧《大宅门》、歌剧《楚庄王》等更成为行业内服装设计师、造型设计师们奉为教材案例反复研磨的经典。更值得一提的是:已年逾70的她,至今还活跃在创作的舞台,她自己在行业里创作的业绩又被她自己的一部部新作品不断地刷新。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服装是每个人随身携带关于她自己的无声的戏剧。而在真正的戏剧中,角色的形象塑造无疑就更为重要。从服装的款式到面料的质地,从眉梢的位置到妆容的配色,从一根腰带到一副耳环,蓝玲深谙形象塑造对角色树立的重要性,所以她的造型设计总是从仔细研读剧本开始,每一个剧目她都深入研究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特征、性格特质,然后再有的放矢地为每个角色设计最能凸显其个性的服装和造型设计方案。经她塑造的女主角无论俏丽若三春之桃,还是清素若九秋之菊,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仿若灵秀天成;经她塑造的男主角无论是俊美绝伦,还是剑眉斜飞,都风度翩翩如同自带风流,散发着一千种琉璃般的光芒。而经她塑造的配角均各有特色,一亮相就让人印象深刻。据说有的演员因为外貌原因曾经一度很不自信,甚至动了改行的心思,但经蓝老师的妙手点化,竟然一炮而红成了名角!所以很多与蓝老师合作过的演员都有这样的共鸣:“蓝老师造型设计的魅力绝对不仅仅是美化,而是帮助演员更快更准找到角色的感觉,也因此会让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得更自信!把角色演绎得更完美!”“为演员塑造角色”是蓝玲给自己提出的自我要求,也是“蓝派造型艺术”与众不同的特质。
蓝玲为《大宅门》做的精美造型设计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轰动
蓝玲自己经常说:“有一句话用来描述我最为贴切,那就是:甘愿为他人做嫁衣!我感恩命运能让我与戏剧造型艺术结缘,我热爱这个行业,心甘情愿为了它付出我生命中的一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和精神,她不畏艰辛,几十年如一日,用别人看来辛劳得受不了的工作填充了几乎所有的个人生活时间。在公司的绝大多数时间她基本上是从早晨工作到晚上,渴了都想不起来喝一口水;很多时间为剧目做造型一站就是一天,很多演员看着她不吃饭心疼她,就用勺子把盒饭送到她嘴边,她才得以吃上两口;女儿自出生之日起,她几乎都没陪伴过一天;一年365天,她几乎天天都在剧组或在为剧目的准备中度过……但对此她不仅无怨无悔,而且还甘之如饴。
在中国戏剧圈,蓝玲的名字已然相当于“高品质”的代名词!很多演员、明星在和蓝老师合作之后,都变得“非她莫属”!很多剧团只要为了能抢到蓝老师的时间,甚至会把公演时间推迟数月之久。很多人以为蓝老师既然已经这么供不应求,价格一定会提得很高,为人也一定很大牌,但真正接触过蓝老师的人都会惊讶于她对名利的淡泊,不仅她自己如此,就是她带出来的“蓝家班”也都因为在她身边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业界传出了非常好的口碑:“蓝家班”的人不仅技术过硬,做事靠谱,做人也非常诚信、谦逊,偶尔有剧团面临经济窘迫之时,她们也都以工作为重,绝不会因为报酬的高低而影响到工作质量。
蓝玲为“亚洲第一男旦”吴汝俊老师做的京剧《四美图》造型
说到服装、化妆的设计与搭配,在生活中肯定是跟时尚相关,而且一般规律是对流行敏感度高的年轻人比较占优势,其实,在戏剧的这一行当中时尚度也是很重要的。别看蓝玲已经是年过古稀,但她设计出来的服装、给演员化出来的妆容却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诸多时尚元素,深受年轻演员和观众们的喜爱。她是怎么做到的?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她说:“前10年感性多于理性,而后面30多年则是理性在指导着感性。”原来,是不断学习的好习惯帮了她的忙。当她已然熟练掌握了各剧种妆容和服饰的不同特点之后,又开始研究时尚。她发现:传统戏剧的妆容色彩虽然艳丽但却不够柔和,而生活美容中很多时尚的妆容技法却能将肤色质感很好地烘托出来,于是,她成了中国戏剧界将生活美容技法揉入到戏剧舞台妆容的第一人!她的“蓝派技法 ”很快受到热烈追捧,也开始被很多人模仿。
她从不保守,且懂得与时俱进,她的作品至今仍总能在业界独领风骚!最近公演的京剧巨制之作《大宅门》,从角色海报公布之日起,造型就不断受到各界广泛好评!蓝老师说:“《大宅门》是郭导的心血之作,京剧版从导演给我剧本时我就很喜欢,看完剧本就很感动,因此我在创作这个戏的造型时,也是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投入进去了。
蓝玲为张艺谋导演的《天下归心》做造型设计
“《大宅门》发生的时代是清末民初,所以在造型设计上我首先想的是要还原清末民初时期服饰的风貌。从这个整体风格设计出发,我和另一位设计师张颖一起,以那个时代的一些服装的元素为基础,在配色上纳入现代审美,最后回归到京剧服装的规矩中来设计和制作戏中的造型。这个故事是非常有厚度的,所以这部剧服装造型的颜色和过传统的京剧戏装相比,并不是非常鲜艳,色调中都含一点灰,就像老照片、老画报的感觉。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戏有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亲历亲为,比如说打花样的师傅他们做传统戏惯了,而我这次要老照片的效果,如果不盯着师傅们可能就按老路子配了。就像剧中二奶奶黑色的那一套衣服,这绝对是造价最高的一套,因为第一遍做出来之后,袖口上的花有一层颜色的线没按照图纸配,因为图纸上的那个颜色当时没有,师傅们就用了相近颜色。结果成品出来和我要的颜色稍微有点差距,达不到我要的那种老照片的感觉,于是找到这个颜色的丝线重新做了一套。”从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上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她虽然已经是业内旗帜,但在艺术创作面前,却仍能秉持一颗难能可贵的诚挚初心。”
蓝老师的造型设计不仅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为了表现完美,还时常不惜复杂的制作工艺。就在京剧《大宅门》之前不久,她还涉足了一部歌剧,湖北省歌舞剧院排演的大型历史题材民族歌剧《楚庄王》。这部剧古朴厚重,又大气灵动,剧中200多套华服,都是蓝玲精心筹划设计并采用了立体裁剪,还用戏曲中常见的一些刺绣、镶嵌等手法来呈现立体感,质感,面料、材质和制作手法也都大有讲究。由其是楚庄王披着的大氅长度达到两米,底衬有着羽毛的质感,用金色、银色和黑色的绳子盘绣出金色龙纹和凤纹,飘起来有一飞冲天的感觉,全部是手工制作,光这一套衣服,就至少花了三天功夫。
蓝玲为大型历史题材民族歌剧《楚庄王》做的造型
以越剧起家的蓝玲,因为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太突出了,声名鹊起之后很快就因为市场需要,广泛地接触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琼剧、粤剧、上党梆子、晋剧、潮剧、甚至歌剧和舞剧等多种戏剧形式。每接触到一个新剧类,她都会以虚怀若谷之态开始新的学习和积累,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仅学习态度认真,而且研究手法高妙,经常是在专一领域做了很多年的专家,都惊讶于她对专业知识和技巧的精通。至此,她不仅是当今中国戏剧界少见的、从化妆、发型到服装、服饰,从设计创作到动手操作的全能型人才,还成了中国当代戏剧界绝乎仅有的、跨越多民族、多剧种,服装、化妆、人物整体造型设计权威的“ 一部活辞典 ”!而跟张艺谋、赖声川等名家的合作,则让蓝玲从多角度汲取了更多的艺术养分,难怪身边的人都惊讶:蓝老师到了70岁之后,艺术灵感不仅没有枯竭,反而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作高峰!
作为中国舞台服装造型设计领域一面旗帜的蓝玲现在不但忙于各个剧目的创作,而且一直不忘初心,她认为自己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戏剧的传统服饰造型文化,无论是前来偷艺的、还是来拜师的,她都十分包容和开放,并通常都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她说:“我喜欢爱学习的年轻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踏下心来学习,中国的戏剧舞台很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我希望青出于蓝胜于蓝。”
蓝老师与女儿张颖(左一)研究《大宅门》的服装设计
深知自己一生知识和经验累积的不易,为了让中国戏剧界在角色整体造型设计上真正后继有人,蓝老师在自己退休后,不惜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张颖离开收入较高、前景稳定的大学教授职位,接受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邀请接替自己原来的职位:造型设计总监。蓝老师说:“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戏剧服装设计师收入不高,工作又特别辛苦,成了冷门也是很自然的事。所以造成目前我国戏剧服装造型设计人才急缺的现状,尤其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熟知戏曲服饰传统、又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更是难得。很多学习服装设计的年轻人毕业之后都会投奔收入高、成名快的生活类服装品牌,但我希望自己的女儿能真的踏下心来把这一行做好,让我们国家的戏剧造型服饰文化后继有人。”
蓝老师的女儿张颖继承了母亲的优秀基因,不仅喜爱画画而且艺术天赋极高,从小到大都是美女学霸,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专业后,被保送到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系,拿到了硕士文凭。她是当年应届生中仅有的获中国文化部高等艺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奖的学生之一,隔年又因在SAGA北欧世家皮草设计大赛中获得大奖而赴丹麦进修。她担纲服装设计的越剧《倾国佳人》、《荆钗记》、昆剧《牡丹亭》、京剧《武则天》等很多剧目都多次获得包括文化部文华奖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奖项。
从小就经常看到妈妈埋头工作,大学里的每个假期都帮助妈妈画服装设计图,所以戏剧服装造型设计事业,早已在她的心底生“根”。谈到戏剧服饰文化传承,她说:“传统戏剧服饰文化博大精深,保护其发展传承迫在眉睫!我和母亲一样热爱这个行业,也深深理解她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在母亲身边的每一天,每一次跟母亲一起工作,我都能学到很多,不仅仅是在知识和技艺方面,还有她对传统的敬畏与严谨,出神入化、令很多年轻人都叹为观止的创新能力!我的妈妈蓝玲作为咱们国家戏剧造型文化传承人,她既是跨剧种非物质文化重要的传承者和传递者,也是我国博大精深戏剧文化的一座活宝库,作为蓝玲的女儿,我深感保护、传承,并发扬、创新的责任之重大。”